成功案例
CASE
咨询电话
400-123-4567
手 机:13988999988
电 话:400-123-4567
传 真:+86-123-4567
邮 箱:[email protected]
地 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电 话:400-123-4567
传 真:+86-123-4567
邮 箱:[email protected]
地 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微信扫一扫
苏炳添《最后之舞》!
今晚(20日)8点25分,全运会4×100米决赛中,男子纪录保持者100米苏炳添将率领广东队向金牌发起冲击。
对于36岁的苏炳添来说,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全运会。此前,他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自己将在2025年全运会后退役。接下来,苏炳添将在另一条赛道上继续“全力奔跑”:“继续团队探索的个人奋斗,将‘跑得更快’转变为‘让更多人跑得更快’”。
01
《家门口》谢幕
回顾苏炳添过往的全运历程:2009年、2013年、2017年三届比赛,苏炳添在男子4×100m接力赛中夺得金牌,但在男子100m个人赛中却未能登上最高领奖台。
2009年全运会男子100米,苏炳添获得第六名; 2013年全运会男子100米,苏炳添跑出10.12秒最终以10.08秒的成绩输给了张培萌的第二名。
△2013年全运会,苏炳添获得男子100米银牌。
2017年全运会前,苏炳添偷偷为自己写了一份退役报告。他想等到全运会夺得100米金牌,以全国最高领奖台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,28岁。
但没想到,全运会决赛前,他不小心拉伤了右腿筋,与金牌失之交臂。全运会结束后,苏炳添随意回到家乡,与青梅竹马、中学同学林艳芳举行了婚礼。这个时候,很多人都认为苏炳添可能会从田径场消失。然而,结婚五天后,她很快就投入到伤病治疗和康复训练中。
2021年全运会,苏炳添首次夺得男子100米冠军我以9.95秒的成绩,创造了全运会新纪录。经过四场战斗,苏炳添终于得偿所愿。
十五运会前,苏炳添表示:“我参加了四场全运会,持续了整整二十年。这次全运会在我的家乡举行,也是我最后一场全运会,我希望代表广东队出战。”
02
最快的亚洲人
苏炳添1989年出生于广东中山的一个普通家庭,从小就活泼好动,他想在奔跑中寻找飞翔的感觉。初二的时候,有一天,上体育课,老师在沙池里画了一条线,让学生们一一跳过。轮到苏炳天的时候,他立刻就跳进了沙池里。 “当时老师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田径队。”苏炳添高兴地答应了。
2006年,进入省队在广东省100米决赛中获得第二名,正式开始职业生涯。
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,苏炳添以10.19秒的成绩排名团体第三,晋级半决赛。他成为中国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的短跑运动员。
虽然在半决赛中他以10秒28的成绩排名第八并止步于此,但正是这场比赛,让苏炳添在“巅峰”的争夺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,也看到了其中的可能性:“跑十秒几秒有什么意义?不如做出新的改变。”
2014年,苏炳添决定将首发脚由右脚改为左脚。这意味着缩小并重建十多年来积累的肌肉记忆。
努力终将得到回报。 2015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100米“飞战”,苏炳添夺得铜牌其成绩为9.99秒,成为中国第一个跑进10秒以内的运动员。
同年,在北京鸟巢的跑道上,他再次与博尔特同场竞技,成为首位打进世锦赛100米决赛的亚洲运动员,再次改写历史。
在接受了更多的科学训练后,苏炳添不仅因为年龄而拒绝,反而打破了亚运会纪录,以9.92秒的时间获得了2018年的金牌。苏炳添说:“我相信亚洲人能跑9.85秒,不能说应该是我,但我相信我能跑9.90秒,会努力进入9.8区。”
2021年8月1日,注定是中国田径运动永远铭记的一天。东京奥运会田径比赛中,苏炳添出现在男子100米飞人半决赛第三组。结果,他以9.83秒打破此前排名bykkat的亚洲纪录,进入决赛,成为世界第一。亚洲历史第一人。
9秒83。这个成绩足以赢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历届奥运会的冠军;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,它都获得了银牌——当时的冠军是博尔特。更神奇的是,苏炳添创造这个成绩时已经快32岁了,而博尔特在同龄时就已经退役了。
“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,我认为人的极限是无限的。”
03
“让更多人跑得更快”
东京奥运会以来,苏炳添虽然很少出现在赛场上,但他的赛场已经从田径场扩大到注重培养下一代短跑人才。
2021年,担任暨南大学苏炳添速度研究训练中心主任。主要从事短跑技术、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方面的研究。他不仅“研究自己,而且组织一支队伍,学习自己”;今年4月,他正式就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。学生们备战校运会,开赛时他亲自示范了技能。
从“跑得更快”到“让更多人跑得更快”,苏炳添走在训练的路上。他坚信9.83秒还远未达到极限。 “中国人完全有可能突破9.77秒,甚至9.76秒。”
“我希望未来几年能把年轻运动员带出来,总结9.83秒的成功经验,把基础知识、技术、特长等各个部分拆解提炼出来,运用到未来运动员的训练中。如果未来有年轻人能够打破我的纪录,我会非常高兴。”
苏炳添表示,自己正站在新赛道的“起跑线”。他想为年轻运动员创造更好的训练环境和条件,让他们中国可以诞生更多的“飞人”。
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,但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,苏炳添从未走开,也永远不会走开。
今晚 8:25
一起见证“亚洲飞人”的最终之战
给苏冰加油!
为中国运动员加油!
▌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综合中国体育报、南方都市报、中山体育等
制片人/王源 制片人/马文佳
编辑/张志达
编辑/张岩
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相关产品





